【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注释及翻译】一、文章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散文,收录于《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言中。该文通过回顾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信伶人而最终亡国的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强调治国应以勤俭为本,不可沉溺于享乐。
二、原文与注释()
内容 | 说明 | |
原文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注释 | “呜呼”:感叹词,表示感慨。“盛衰之理”: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曰天命”:虽然说是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不是人事吗?“原”:推究原因。“庄宗”: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 |
原文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使奉以为诫。” |
注释 | “晋王”:李克用,庄宗的父亲。“将终”:临终。“三矢”:三支箭。“奉以为诫”:接受并作为警戒。 | |
原文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注释 | “从事”:官名,指随从官员。“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猪和羊。“锦囊”:锦绣袋子。“负而前驱”:背着箭袋走在前面。 | |
原文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注释 | “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捆绑燕国的父子。“函”:用匣子装。“太庙”:皇家宗庙。“还矢先王”:把箭归还给先王。 | |
原文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注释 | “仇雠”:敌人。“一夫夜呼”:一个士兵夜间喊叫。“乱者四应”:叛乱四起。“仓皇东出”:慌忙向东逃走。 | |
原文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注释 | “誓天断发”:对天发誓,剪断头发。“泣下沾襟”:泪水打湿衣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败啊。“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难道取得天下难,失去容易吗? | |
原文 |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注释 | “抑本”:还是推究。“其成败之迹”:他成败的经过。“皆自于人欤”:都是由于人吗?“《书》”:《尚书》。“满招损,谦受益”:骄傲会招致损失,谦虚会得到益处。 | |
原文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注释 | “忧劳”:忧虑操劳。“逸豫”:安逸享乐。“自然之理”:自然的道理。 |
原文 | 翻译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唉!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由天命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推究庄宗之所以能获得天下,以及后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使奉以为诫。” | 据说晋王临终时,将三支箭赐给庄宗,让他以此为警戒。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后来出兵打仗,就派随从带着一只猪羊去宗庙祭告,请求那三支箭,装在锦囊里,背在身上走在前面,胜利归来后又将箭送回宗庙。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当他俘获燕国的父子,用绳索捆住他们,把梁朝君臣的头颅装在匣子里,送入太庙,归还箭矢给先王,并报告成功,那时他的气势多么旺盛啊!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等到敌人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安定,忽然有一个人夜里呼喊,叛乱四起,仓促向东逃窜,还没见到敌人,士兵就已溃散,君臣互相看着,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到了发誓对天断发、泪湿衣襟的地步,多么衰败啊!难道取得天下很难,失去却那么容易吗? |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或许推究他成败的经历,都出于人为吧?《尚书》说:“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忧虑操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会导致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
四、总结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庄宗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规律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反思,也有哲理的升华,体现了欧阳修“文以载道”的写作理念。
五、表格汇总(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 | 注释 | 翻译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感叹词;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吗? | 唉!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由天命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失去;可以知道 | 推究庄宗之所以能获得天下,以及后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使奉以为诫。 | 据说;晋王;临终;三支箭;奉;警戒 | 据说晋王临终时,将三支箭赐给庄宗,让他以此为警戒。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出兵;派遣;随从;猪羊;祭告;请求;装在锦囊;背在身上;胜利归来 | 后来出兵打仗,就派随从带着一只猪羊去宗庙祭告,请求那三支箭,装在锦囊里,背在身上走在前面,胜利归来后又将箭送回宗庙。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当他;用绳索;燕国父子;装在匣子;送入太庙;归还箭矢;报告成功;气势 | 当他俘获燕国的父子,用绳索捆住他们,把梁朝君臣的头颅装在匣子里,送入太庙,归还箭矢给先王,并报告成功,那时他的气势多么旺盛啊!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等到;敌人;天下;一人;叛乱;仓促;东逃;未见敌人;溃散;互相看 | 等到敌人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安定,忽然有一个人夜里呼喊,叛乱四起,仓促向东逃窜,还没见到敌人,士兵就已溃散,君臣互相看着,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发誓;断发;泪湿衣襟;多么衰败;难道 | 到了发誓对天断发、泪湿衣襟的地步,多么衰败啊!难道取得天下很难,失去却那么容易吗? |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或许;推究;成败;出自人;《尚书》;自满;谦虚 | 或许推究他成败的经历,都出于人为吧?《尚书》说:“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忧虑;操劳;振兴;安逸;灭亡;自然 | 忧虑操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会导致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
如需进一步分析本文的思想内涵或写作手法,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