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举古诗原文】“风荷举”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句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虽然“风荷举”并非该词的原文,但“风荷”意象常用于描绘夏日荷塘的美景,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诗意。
一、
“风荷举”虽非古诗原文,但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形容风吹动荷花的姿态,具有浓厚的意境美和画面感。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常与夏日、荷塘、清风等元素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优雅的氛围。
在诗词创作中,“风荷举”往往用来表现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它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
二、相关诗句与出处对照表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风荷举” | 无直接出处 | 无明确作者 | 常用于描述风吹动荷花的姿态,象征自然之美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 描写游船归来时误入荷花深处的情景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杨万里 | 描绘西湖夏日荷塘的壮丽景色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小池》 | 杨万里 | 写初夏荷叶初生,蜻蜓停驻的生动场景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采莲曲》 | 王昌龄 | 描写采莲女子与荷花相映成趣的景象 |
三、结语
“风荷举”虽非古诗原文,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在古代诗词中,荷花常作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而“风荷举”则进一步赋予其动态美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荷叶的轻盈与灵动。无论是李清照笔下的“藕花深处”,还是杨万里的“小荷才露”,都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