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是什么意思】“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在做了不道德、无耻的事情后,仍然心安理得,毫无羞愧之心。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行为卑劣却不知悔改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恬不知耻 | tián bù zhī chǐ | 指人做了坏事,非但不感到羞耻,反而安然自得,毫无愧疚感。 | 出自《汉书·王莽传》:“恬不知耻,反以为荣。” |
二、词义分析
- 恬:安然、心安理得的意思。
- 不知耻:不知道羞耻,没有羞耻心。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在做错事之后,不仅不觉得羞愧,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沾沾自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厚颜无耻、不知羞耻、丧尽天良 |
反义词 | 知耻后勇、羞愧难当、悔过自新 |
四、使用场景
“恬不知耻”多用于批评他人,尤其在以下几种情境中使用较多:
场景 | 示例 |
社会新闻 | 某官员贪污受贿,仍公开炫耀财富,被网友称为“恬不知耻”。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写一个奸诈之人,面对指责依旧面不改色,可谓“恬不知耻”。 |
日常交流 | “他偷了别人的钱,还理直气壮,真是恬不知耻!” |
五、造句示例
1. 那个小偷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还恬不知耻地嘲笑受害者。
2. 有些人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却恬不知耻地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3. 对于这种恬不知耻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和谴责。
六、总结
“恬不知耻”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知自己行为不当却毫无羞耻之心的人。它不仅反映了个人道德的缺失,也常常引发社会的不满和谴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以正直、诚实为本,避免成为“恬不知耻”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中文表达方式,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