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胡适原文】《兰花草》是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于1920年创作的一首白话诗,原题为《兰花草》,全文简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虽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是胡适新诗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
《兰花草》以第一人称叙述,描写了一位诗人对兰花草的期待与呵护。他种下兰花草,日日期盼其生长,但迟迟未见花开,最终在失望中感慨“我种下你,我盼你开,你怎么不来?”全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等待中的无奈。
这首诗虽然没有复杂的修辞,却因其真诚的情感和贴近生活的主题而广受喜爱。它不仅是胡适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自然、生活与理想的思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兰花草 |
作者 | 胡适 |
创作时间 | 1920年 |
体裁 | 白话诗 |
主题 | 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期待、等待中的无奈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口语化 |
情感表达 | 真实、细腻、略带惆怅 |
诗歌结构 | 四句一段,共三段 |
原文内容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我把兰草种在小园里, 日日盼着它开花。 可是它一天一天地长, 一天一天地长, 怎么也不见开花。 我种下你,我盼你开, 你怎么不来? |
文学价值 | 体现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
三、结语
《兰花草》作为胡适早期白话诗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情,也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生活与艺术的追求。尽管诗篇短小,却蕴含深意,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