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疏财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仗义疏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人正直、讲义气,并且愿意慷慨解囊、帮助他人。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成语释义:
“仗义疏财”指一个人有正义感,愿意为朋友或他人挺身而出,同时在经济上也乐于帮助别人,不吝啬钱财。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高尚的品德。
2. 成语结构:
- “仗义”:指讲义气、重情义。
- “疏财”:指不吝惜钱财,愿意把钱拿出来帮助别人。
3. 出处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中,用来描述梁山好汉们的行为特征。他们不仅讲义气,还常常仗义疏财,救助贫苦百姓。
4. 使用场景: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高尚品德,尤其是那些在关键时刻愿意出手相助、慷慨大方的人。
5. 近义词:
仗义执言、扶危济困、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反义词:
自私自利、吝啬小气、冷血无情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仗义疏财 |
含义 | 指人讲义气、重情义,并且愿意在经济上帮助他人,不吝啬钱财。 |
结构分析 | “仗义”——讲义气;“疏财”——不吝钱财 |
出处 | 最早见于《水浒传》,描写梁山好汉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有义气、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
近义词 | 仗义执言、扶危济困、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
反义词 | 自私自利、吝啬小气、冷血无情 |
三、结语
“仗义疏财”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义”与“仁”,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这种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