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雨雪曲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2025-07-06 01:28:28

问题描述:

雨雪曲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01:28:28

雨雪曲原文及翻译及注释】《雨雪曲》是一首古代乐府诗,内容多描写边塞征战、思乡怀人等主题。由于“雨雪曲”并非某一特定诗人的专有作品,而是泛指以“雨雪”为题的乐府诗,因此不同版本可能略有差异。本文选取较为常见的一篇进行整理与分析。

一、原文

雨雪曲

(汉代乐府)

寒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翻译

译文:

寒冷的风卷过大地,白色的草被吹折;

北方的天空在八月就已飘起雪花。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帐幕,

狐皮大衣也不再温暖,锦缎被褥也显得单薄。

将军的角弓无法拉开,

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穿上。

沙漠纵横,百丈厚的冰层,

愁云密布,万里阴沉。

中军帐内设宴为归来的将士送行,

胡琴、琵琶和羌笛声此起彼伏。

傍晚时分,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营门前,

狂风拉扯着红旗,冻得不能翻动。

在轮台东门送你离去,

走时雪已经覆盖了天上的山路。

山势曲折,道路蜿蜒,看不见你的身影,

只留下雪地上马蹄的痕迹。

三、注释

词语 注释
寒风 冷风,形容北方的严寒天气。
白草折 白色的草被风吹断,形容气候恶劣。
胡天 指北方边塞地区,胡人居住的地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 比喻雪景美丽如春日的梨花盛开。
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容雪压枝头,宛如梨花盛开。
散入珠帘 雪花飘入帘幕之中。
罗幕 织有花纹的帐幕,指军营中的帷帐。
狐裘 用狐狸皮制成的衣物,保暖性好。
锦衾 锦缎做的被子,形容贵重。
将军角弓 将军使用的弓箭,因寒冷而难以拉开。
都护 古代边疆将领的称号。
铁衣 铠甲,金属制成的战衣。
瀚海 指沙漠,古代对大漠的称呼。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形容冰层厚重。
愁云 乌云密布,象征忧愁情绪。
中军 主帅所在的军营。
胡琴、琵琶、羌笛 边塞常见的乐器。
辕门 军营的大门。
风掣红旗 风力强劲,红旗被冻住无法飘动。
轮台 地名,唐代边塞要地。
天山路 通往天山的道路,指边塞之路。
马行处 马匹走过的痕迹,象征离别后留下的印记。

四、总结

《雨雪曲》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严酷环境与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也有对战争与离别的深情表达。

通过本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

五、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诗题 雨雪曲
作者 岑参(唐代)
类型 乐府诗 / 边塞诗
主题 边塞风光、征战艰苦、思乡离别
代表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写景抒情
语言风格 雄浑豪放,富有画面感
思想情感 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对战士的同情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版本的《雨雪曲》,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