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原文及翻译】“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隋宫》中的诗句,原句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但后人常将“不问苍生问鬼神”作为对历史人物或政治现象的一种讽刺性概括,意指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反而沉迷于迷信、占卜等虚无之事。
一、原文与出处
| 项目 | 内容 |
| 原文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 出处 | 非直接出自某篇古文,常见于后人对历史人物(如汉文帝、唐玄宗等)的评论中。 |
| 原意 | 指统治者不关注民生大事,反而沉迷于占卜、鬼神等虚无缥缈之事。 |
二、诗句背景与含义解析
“不问苍生问鬼神”并非出自某一特定的古诗,而是后人根据历史事件和文学表达提炼出的一种批评性说法。其核心在于:
- “不问苍生”:指不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国家治理等现实问题。
- “问鬼神”:指沉迷于宗教、占卜、谶语、神秘主义等非理性行为。
这种说法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思进取、沉溺于迷信的统治者。
三、历史典故与例子
| 人物 | 简介 | 行为 | 评价 |
| 汉文帝 | 西汉时期贤君,注重休养生息 | 不常涉及迷信,反而是勤政爱民 | 与“不问苍生问鬼神”不符 |
| 唐玄宗 | 开元盛世之后沉迷享乐 | 后期宠信道士、炼丹求仙 | 被后人视为“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典型 |
| 汉灵帝 | 东汉末年昏君 | 建造“万金堂”,沉迷玩乐 | 也常被用来类比此说法 |
四、现代意义与引申
在现代社会,“不问苍生问鬼神”可以引申为:
- 对某些官员或领导不关注实际问题,而热衷于形式主义、迷信活动的批评;
- 对社会中忽视现实问题、沉迷网络迷信、伪科学等现象的反思。
五、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核心含义 | 批评统治者不关心民生,而沉迷于迷信或虚无之事 |
| 出处 | 非直接出自古诗,是后人总结的历史批评用语 |
| 历史案例 | 如唐玄宗、汉灵帝等 |
| 现代意义 | 反映对现实问题忽视、迷信倾向的批判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批评,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应以民为本,而非沉迷于虚无缥缈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