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成语举例】在汉语中,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凝练而成的固定短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其中,六字成语虽然不如四字成语那样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往往结构严谨、意义深远,常用于书面表达或文学创作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六字成语的特点与用法,以下是对部分常见六字成语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便于查阅与记忆。
一、六字成语总结
六字成语通常由六个汉字组成,结构多为“主谓结构”或“并列结构”,内容涵盖人生哲理、自然现象、行为规范等。它们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富有韵律感,能够准确传达复杂的思想。
常见的六字成语有:
- 百闻不如一见:听别人说一百次,也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 吃一堑,长一智:遇到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时间久了才能看出人的真心。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的路也是从脚下开始走的。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某个地方有所损失,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补偿。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像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地保全。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做事的借鉴。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比,人和最重要。
二、六字成语举例表
| 成语名称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 百闻不如一见 | 听说一百次不如亲眼看到一次 | 《汉书》 |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 《后汉书》 |
| 吃一堑,长一智 | 遭遇挫折后获得经验 | 民间俗语 |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程远才能看出马的耐力,时间长才看人心 | 《增广贤文》 |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没有长远计划,就会有眼前麻烦 | 《论语》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再远的目标也要从小处做起 | 《道德经》 |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一处失败,另一处获得弥补 | 《后汉书》 |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坚守气节,宁死不屈 | 《北齐书》 |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未来行动 | 《战国策》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者中人和最重要 | 《孟子》 |
三、总结
六字成语虽不如四字成语普遍,但其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常用于强调某种道理或劝诫他人。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与出处,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日常学习与写作中,适当引用这些成语,有助于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