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意思】“浩浩荡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气势宏大、规模庞大的场面或事物。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中,用来描绘队伍、人群、潮流等的壮观景象。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浩浩荡荡 |
拼音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出处 |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穰穰。”后来多用于形容人马众多、气势浩大的场景。 |
含义 | 形容气势盛大、规模宏大的样子,也可比喻事物发展迅速、势头强劲。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队伍、人群、潮流、情绪等,带有褒义色彩。 |
近义词 | 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连绵不绝 |
反义词 | 零零散散、寥寥无几、微不足道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队伍 | “国庆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广场一直延伸到远方。” |
描述人群 | “游客们浩浩荡荡地涌向景区,场面十分热闹。” |
描述潮流 | “互联网的发展如潮水般浩浩荡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描述情绪 | “大家的热情浩浩荡荡,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活力。” |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误用:虽然“浩浩荡荡”常用于正面描写,但若用在负面情境中,可能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2. 语气搭配:该成语通常用于较为正式或书面语的语境,口语中使用较少。
3. 感情色彩:整体偏向积极,强调规模与气势,适合表达壮阔、热烈的氛围。
四、结语
“浩浩荡荡”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展现了中华文化对“大”与“盛”的审美追求。在实际运用中,合理把握其语境和情感色彩,能更好地传达出语言的美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