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逾的意思】“细大不逾”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文,小大之文也;其义,远近之义也。故曰:‘细大不逾’。”原意是指无论事物的大小、细微还是宏大,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或界限,不可越界。后来引申为做事要合乎规矩,讲究分寸,不能过分或不足。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把握好尺度,既不过于琐碎,也不失大体,体现出一种处事得当、稳重有度的态度。
“细大不逾”强调的是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适度与平衡,既关注细节又不失整体,做到不越界、不偏颇。它不仅是对行为的要求,也是对人品和修养的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掌握“细大不逾”的原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处世能力与职业素养。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细大不逾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原意 | 无论事物大小,皆应遵循规范,不可越界 |
引申义 | 做事合乎规矩,讲究分寸,不偏不倚 |
使用场景 | 描述为人处事得当、稳重有度 |
近义词 |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中规中矩 |
反义词 | 操之过急、失衡过度、放任自流 |
适用对象 | 适用于个人修养、职场管理、领导决策等 |
现代意义 | 强调做事要有分寸感,避免极端 |
通过理解“细大不逾”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尺度,做到进退有度、张弛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