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原文及翻译】一、
“奋六世之余烈”出自《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段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句话是司马迁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赞颂之词。
“奋六世之余烈”意为继承前六代君王积累下来的功业与势力,继续推进统一进程。这里的“六世”指的是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之前的五位秦国君主,他们通过变法、扩张、争霸等方式逐步增强国力,为秦始皇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奋六世之余烈 | 继承前六代君王所遗留下来的功业和力量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高举长鞭,统治天下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吞并东周、西周,灭亡各诸侯国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统一天下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拿着刑具,对天下进行统治 |
威振四海 | 威势震动四方 |
三、补充说明
“奋六世之余烈”不仅是对秦始皇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祖先几代人努力成果的认可。这一说法体现了古代历史观中“成事在人,谋事在天”的思想,即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前人的铺垫与积累。
在现代语境中,“奋六世之余烈”常被用来形容后人继承前辈的事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它强调了历史传承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族、文化与精神延续的传统。
四、结语
“奋六世之余烈”不仅是一句历史名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与坚持。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