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意思是什么】“荡气回肠”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表演等具有强烈感染力,能让人情绪激动、心潮澎湃。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表达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荡气回肠”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信息。
一、成语释义
荡气回肠:
原意是指音乐或文章的节奏感人至深,使人内心激荡,仿佛气流回旋于胸膛之间。现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或情感表达极具感染力,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出处:
出自《文心雕龙·情采》:“繁采寡情,味之无味;……荡气回肠,疑云复起。”
后世多用于文学评论或艺术评价中。
二、成语结构分析
成语 | 荡气回肠 |
结构 | 联合式 |
拼音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索然无味、毫无波澜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
情感色彩 | 正面,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 |
音乐作品 | 她的歌声深情动人,真可谓荡气回肠。 |
戏剧表演 | 演员的表演细腻入微,整个演出荡气回肠。 |
影视作品 | 电影结尾的高潮部分设计得荡气回肠,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荡气回肠”感情色彩强烈,但不宜随意用于普通事物或平淡情境。
2. 注意语境:适合用于有深度、有情感的作品或事件,否则容易显得夸张。
3. 搭配恰当:通常与“作品”、“表演”、“故事”等词语搭配使用,不宜单独使用。
五、总结
“荡气回肠”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情感的深度与感染力。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和情感体验的重视。在写作或表达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拓展相关知识,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