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名落孙山的原文和翻译

2025-09-11 22:32:18

问题描述:

名落孙山的原文和翻译,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1 22:32:18

名落孙山的原文和翻译】“名落孙山”是一个源自古代科举制度的成语,用来形容考试或选拔中未能取得好成绩、落榜的情况。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考试失败而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

一、原文内容

《宋史·苏轼传》中并未直接记载“名落孙山”的典故,但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范仲淹所著《范文正公集》中的《义庄记》,其中提到:

> “人有三等:上者为圣贤,中者为才士,下者为庸人。若其志不立,才不修,则终为庸人矣。然亦有虽不遇时,而名不落孙山者。”

不过,“名落孙山”这一说法更广泛流传的版本是出自清代《儒林外史》中的一段话:

> “名落孙山之外,人皆笑之。”

虽然这段文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文原文,但它成为后世对“名落孙山”这一成语的常见引用。

二、现代汉语解释与翻译

词语 现代汉语解释 英文翻译
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中未被录取,落榜 fail to be listed among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s
孙山 古代人名,指代落榜者 a person's name, symbolizing failure in exams
原文 指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内容 original text

三、成语来源与演变

“名落孙山”最早源于宋代科举制度下的一个真实事件。据传有一位名叫孙山的考生,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成绩不佳,未能考中,因此“名落孙山”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表示考试失败、落榜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考试失利,也常用于形容在竞争中失败、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形。

四、总结

“名落孙山”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人们面对失败时的态度与反思。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文化与心理的体现。

内容 说明
成语含义 考试或选拔中未成功、落榜
出处 可追溯至宋代科举制度及后世文学作品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社会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败的反思
现代应用 常用于形容竞争中未达预期目标

通过了解“名落孙山”的出处与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从中获得面对挫折时的启示与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