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释义】“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某些事物或想法放置在一边,不再加以关注或使用。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运用。以下是对“束之高阁”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束之高阁
拼音: shù zhī gāo gé
出处: 出自《晋书·王导传》:“此皆人之耳目,而公乃束之高阁。”
字面意思: 将物品放在高高的架子上,表示不再使用或重视。
引申含义: 比喻把事情、计划、意见等搁置一边,不再考虑或执行。
二、用法与语境
用法类型 | 使用场景 | 示例 |
书面语 | 描述计划未落实 | 这个方案虽然提出已久,但一直被束之高阁。 |
口语 | 表达对某事的忽视 | 他把问题都束之高阁,从不认真对待。 |
文学作品 | 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那些曾经的梦想,如今都被束之高阁。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置之不理、弃置不顾、搁置一旁 |
反义词 | 重视对待、付诸实施、认真执行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与“高挂”混淆:有些人在使用时可能误写为“高挂”,但“束之高阁”强调的是“放置于高处”而非“悬挂”。
2. 避免滥用: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场合,日常口语中不宜频繁使用。
3. 注意语境:使用时需确保上下文符合其比喻意义,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五、总结
“束之高阁”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将事物搁置不用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描述实际物品的存放,更常用于形容计划、想法、建议等被忽视或放弃的情形。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的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