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孙子兵法是谁写的】《36计》和《孙子兵法》是两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常常被混淆在一起。虽然它们都涉及军事策略,但二者并非同一本书,也不是同一位作者所写。以下是对这两部经典著作的详细总结与对比。
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也称孙子)所著。这部书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想、战术原则以及治军之道,被誉为“兵学圣典”,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三十六计》则是一部较为晚出的兵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具体作者不详。它主要收录了三十六种古代军事谋略,内容多为实战经验总结,强调“诡道”和“奇谋”,用于在战争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尽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常被混为一谈,但它们的写作背景、作者身份、内容风格和历史地位都有明显区别。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孙子兵法》 | 《三十六计》 |
作者 | 孙武(春秋时期) | 不详(一般认为是明代人) |
成书时间 |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 明末清初(约17世纪) |
内容性质 | 系统性的军事战略理论 | 实战中的谋略技巧 |
主要思想 | 强调“以智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 注重“诡道”、“出其不意” |
兵法体系 | 包含十三篇,结构严谨 | 分为六套计策,共三十六计 |
影响范围 | 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有深远影响 | 多用于民间智慧和文学创作 |
是否有明确作者 | 是,孙武 | 否,无明确作者 |
三、结语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由孙武撰写的一部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而《三十六计》则是后人总结的实用谋略集,两者虽都与军事有关,但来源和目的不同。在学习或引用时,应加以区分,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