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属于其“三吏三别”之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动荡与苦难。他目睹了长安城的破败、百姓的流离失所,以及国家的衰落。《春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反衬出战乱后的凄凉与悲怆。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
二、背景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春望 |
作者 | 杜甫 |
创作时间 |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叛军俘虏,后逃回长安,目睹战乱后的惨状 |
主要内容 | 描写战乱后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思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历史意义 | 反映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的破坏,是杜甫“诗史”精神的体现 |
代表诗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春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幅描绘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画卷。它凝聚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