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含义】“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黄仲则的《杂感》,原句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书生处境的感慨。它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也反映了社会对文人的偏见与轻视。
一、句子解析
词语 | 含义 | 深层意义 |
十有九人 | 十个人中有九个 | 形容大多数书生 |
堪白眼 | 被人冷眼看待 | 表示被轻视、不被重视 |
百无一用 | 一百个中没有一个有用 | 强调书生在现实中缺乏实用价值 |
是书生 | 就是读书人 | 指代文人、士人 |
整体意思是:十个书生中,有九个都被人看不起;一百个书生中,没有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二、历史背景
黄仲则生活在清代,这是一个科举制度盛行但社会风气保守的时代。许多书生苦读多年,却难以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最终沦为“空谈误国”的象征。这种现象引发了他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也道出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普遍看法。
三、现代解读
1. 社会对知识的轻视
在某些情况下,书生可能被认为“不切实际”,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被边缘化。
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许多书生怀有报国之志,但在现实中却难以施展才华,导致内心孤独、失落。
3. 对知识分子的反思
这句话也促使人们思考:书生是否真的“百无一用”?还是说,社会缺乏对知识价值的认可?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清代黄仲则《杂感》 |
含义 | 多数书生被轻视,被认为是无用之人 |
背景 | 封建社会对文人的偏见与不公 |
现代意义 | 反思知识的价值与社会对人才的态度 |
情感色彩 | 悲凉、无奈、讽刺 |
五、结语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时代情绪的写照。它提醒我们,知识不应被忽视,书生也不应被轻视。在当今社会,虽然形式不同,但对知识的尊重与对人才的包容,依然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