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后庭花原文是什么】《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一首宫体诗,因其内容轻佻艳丽、辞藻华丽,常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此诗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化意义,反映了南朝末期宫廷文化的浮华与衰败。
一、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创作的一首著名宫体诗,全诗共四句,语言绮丽,描绘了宫廷中的歌舞享乐场景。这首诗因陈后主沉溺于声色而广为人知,也被认为是导致陈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后世文人多以“玉树后庭花”比喻亡国之音或奢靡之风。
该诗虽篇幅短小,但因其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诗名 | 玉树后庭花 |
作者 | 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国皇帝 |
朝代 | 南朝·陈(557年-589年) |
诗体 | 五言绝句(四句) |
原文 | 后庭花发映春江,宫里女郎年十六。 轻歌慢舞千般态,醉眼斜看十二楼。 |
内容主题 | 描写宫廷歌舞、美人娇艳,体现奢靡生活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亡国之音”,反映南朝末期的腐朽与堕落 |
文学价值 | 语言华丽,意境优美,是宫体诗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影响 | 常被用来比喻奢靡、颓废或国家衰亡的象征;杜牧、李煜等诗人曾引用或化用此诗 |
三、结语
《玉树后庭花》虽仅四句,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寓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命运。了解这首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