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什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是一首充满战友情谊和爱国精神的古代诗歌。它表达了战士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
一、原文解析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有衣服穿?我和你一起穿一件战袍。表现了战友之间无私的互助精神。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君王要出兵打仗,我们修整好武器。体现了对国家使命的忠诚与担当。
- “与子同仇”:和你一起共同对付敌人。强调了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
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团结精神,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集体、重情义的文化传统。
二、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主题 | 战友情谊、爱国精神、集体意识 |
核心思想 | 在国家危难时,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人民的家国情怀与凝聚力 |
三、延伸思考
这首诗虽短,但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它不仅是对战争的描写,更是对人性中团结、勇敢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四、结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句诗穿越千年,依旧震撼人心。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始终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