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虽执鞭之士原文欣赏

2025-07-08 10:17:01

问题描述:

虽执鞭之士原文欣赏,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10:17:01

虽执鞭之士原文欣赏】“虽执鞭之士”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一段评价。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和对行为规范的重视。

一、原文与出处

原文:

> 子曰:“吾与点也。”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

>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雺,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在这一段对话中,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的回答并不完全认同,唯独对曾点(即曾皙)所描绘的“暮春三月,沐浴春风,吟诗而归”的理想生活表示赞同。这种生活状态被后人称为“虽执鞭之士”,意指即使是一个拿着鞭子赶车的普通人,也能安于本分、乐于自然。

二、

“虽执鞭之士”并非贬义,而是表达了一个人即使身处平凡岗位,也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孔子借此强调,真正的君子不仅在于地位高低,更在于是否能够安于本分、修身养性、顺应自然。

三、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述而》
原文 “虽执鞭之士”
意义 表达一种安于本分、乐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人物 孔子、子路、曾皙等弟子
核心思想 君子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功名
精神内涵 顺其自然、安于本分、追求心灵的宁静
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亦应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实现

四、结语

“虽执鞭之士”不仅是对古代士人精神的写照,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提醒: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这正是儒家文化中“内圣外王”理念的体现,也是一种超越功利的人生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