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识之识的意思】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中,“默而识之”的“识”字,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
“识”在古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记住”、“认识”、“知识”等。在这里,“识”应理解为“记住”或“牢记”。因此,“默而识之”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它(指所学的内容),不轻易忘记。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态度:安静地思考、默默积累知识,而不是急于表达或炫耀。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孔子对内在修养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期望。
二、表格展示
| 汉字 | 读音 | 含义 | 在句中的意思 | 出处 | 解释 |
| 识 | zhì | 记住、铭记 | 默默地记住 | 《论语·述而》 | “识”在此为“记住”之意,表示对知识的内化和积累 |
| 默 | mò | 安静、不说话 | 不声不响 | 《论语·述而》 | 强调学习时的沉静与专注 |
| 而 | ér | 连词,表承接 | 连接前后动作 | 《论语·述而》 | 表示“默”与“识”之间的关系 |
| 之 | zhī | 代词,指代前文内容 | 指代所学的知识 | 《论语·述而》 | 代指学习的内容或道理 |
三、延伸理解
“默而识之”不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修养的态度。它提倡在学习中保持谦逊、内敛,注重积累而非浮躁。这种思想对现代学习者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真正的学问不是靠外在表现,而是通过内心的沉淀与记忆来实现。
此外,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的是持续学习与无私传授的重要性。他不仅自己“默而识之”,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厌其烦,并乐于教导他人。
四、结语
“默而识之”的“识”字,核心在于“记住”与“内化”。它传达的是一种沉稳、专注的学习态度,是儒家思想中重视内在修养的体现。在今天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这种“默而识之”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