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是什么意思】“层林尽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写秋季山林的壮丽景色。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层林尽染”的意境体现。
一、
“层林尽染”字面意思是“层层的树林都被染成了红色”。实际上,它用来形容秋天山林中树叶变红或变黄,色彩斑斓,仿佛被大自然的颜料染过一样,形成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这个成语多用于描绘秋景之美,具有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
在文学作品、旅游宣传、摄影配图等场合中,“层林尽染”常常被用来赞美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壮阔。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层林尽染 |
拼音 | céng lín jìn rǎn |
含义 | 形容秋天山林中树叶变红或变黄,色彩斑斓,如被染过一般。 |
出处 | 唐代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秋日山林的美景,带有诗意和画面感。 |
近义词 | 秋色宜人、五彩斑斓、层峦叠嶂 |
反义词 |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旅游宣传、摄影配图、自然景观描述等 |
三、延伸理解
虽然“层林尽染”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但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表达对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思考。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常被用于比喻某种环境或氛围被某种情绪或色彩所覆盖,比如“整个城市被节日气氛层林尽染”。
总之,“层林尽染”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描写,也是一种富有美感和哲理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