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声泪俱下意思】“声泪俱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人在讲述悲痛或激动的事情时,声音和眼泪同时流露出来,情感非常强烈。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情绪极度悲伤、感动或愤怒时的表现。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声泪俱下 |
拼音 | shēng lèi jù xià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每见帝,未尝不言其忠勤,至于声泪俱下。” |
释义 | 声音和眼泪同时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的情绪。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或描写人物在表达感情时的强烈状态,常用于书面语中。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讲述个人经历
- 他在演讲中回忆起失去亲人的痛苦,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全场为之动容。
2. 文学作品描写
- 小说中描写主角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声泪俱下,表现了他内心的绝望与无助。
3. 影视剧中表现
- 在一部历史剧中,大臣因国破家亡而声泪俱下,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常见误用提醒
虽然“声泪俱下”强调的是情绪的外在表现,但有时会被误用来形容单纯的哭泣或流泪,忽略了“声音”的部分。正确的使用应是“边哭边说话”,而不是单纯地流泪。
四、总结
“声泪俱下”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表达极为悲伤、感动或激动的情绪。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也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能够增强表达的感染力,让读者或听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说话者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