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忽视了主要的、根本的问题,反而去关注次要的、表面的现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做事要抓住重点,不能本末倒置。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本逐末 |
拼音 | shě běn zhú mò |
释义 | 舍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做事不抓重点,颠倒主次。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夫以人之有小过,而忘其大德,此所谓‘舍本逐末’也。” |
近义词 | 本末倒置、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纲举目张、追本溯源 |
二、成语用法
“舍本逐末”多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得法、不切实际的行为。常用于以下场合:
- 工作或学习中:比如学生只注重考试技巧,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 管理或决策中:比如企业只关注表面的营销手段,却忽视了产品质量。
- 生活或人际关系中:比如只关注琐碎的小事,忽略了重要的情感交流。
三、例子说明
场景 | 例子 | 分析 |
学习 |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背诵题型,却不理解知识点 | 忽略了学习的根本——理解知识,只追求表面的应试技巧 |
工作 | 公司只关注广告宣传,不重视产品研发 | 本末倒置,忽视了产品才是公司生存的根本 |
生活 | 夫妻之间只因小事争吵,忽略彼此的感情 | 没有抓住关系的核心,只纠结于表面问题 |
四、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只有把握住了根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陷入无谓的纷争和无效的努力。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都应警惕“舍本逐末”的倾向,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