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什么意思】“不共戴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仇恨极深,无法和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情感张力。下面我们将从含义、来源、用法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不共戴天”字面意思是“不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天底下”,引申为敌人之间仇恨极深,势不两立,无法和解。通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极端敌意或仇恨关系。
- 核心意义:仇恨极深,无法和解。
- 适用对象:多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如仇敌、对手等。
- 感情色彩: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强调矛盾不可调和。
二、来源与出处
“不共戴天”最早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
>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其子庄公曰:‘臣闻以德报怨,不共戴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是不能与仇人共存于天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不可调和的仇恨。
三、用法与搭配
搭配方式 | 示例 | 说明 |
作谓语 | 他们两家不共戴天,谁也不愿低头。 | 表示双方关系极度对立。 |
作定语 | 这是一场不共戴天的争斗。 | 修饰名词,强调争斗的激烈程度。 |
作宾语 | 他一直对敌人抱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 表示内心深处的敌意。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误用情况 | 正确用法 | 说明 |
用于朋友之间 | ❌ 他们虽然闹过矛盾,但不是不共戴天。 | “不共戴天”一般不用于朋友关系,而是用于敌对关系。 |
用于轻微冲突 | ❌ 两人只是有点不共戴天。 | 该词语气过于强烈,不适合用于轻微的矛盾。 |
用于自然现象 | ❌ 天地不共戴天,风雨交加。 | 成语适用于人际关系,不适用于自然现象。 |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誓不两立 |
反义词 | 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相安无事 |
六、总结
“不共戴天”是一个表达极端仇恨的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常用于描写敌对关系。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在非敌对关系中。掌握其正确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共戴天 |
含义 | 仇恨极深,无法和解 |
出处 | 《左传·隐公十一年》 |
用法 | 谓语、定语、宾语 |
常见误用 | 用于朋友、轻微冲突、自然现象 |
近义词 | 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
反义词 | 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