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屈”字常用于表达“弯曲、委屈、屈服、屈辱”等含义。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屈”字,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屈”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屈”的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或处境,如“屈服”、“委屈”、“屈尊”等。这些成语在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形象性。以下是部分常见“屈”字成语的整理与说明。
二、含“屈”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屈指可数 | 形容数量很少,可以弯手指头数过来 | 《后汉书·王符传》 |
屈打成招 | 指用刑逼供,使无辜者被迫认罪 | 《水浒传》 |
屈膝投降 | 原指跪下膝盖,比喻无条件投降 | 《三国演义》 |
屈尊降贵 | 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 | 《红楼梦》 |
屈体卑躬 | 形容过分讨好、谄媚的样子 | 现代常用 |
屈节辱命 | 放弃气节,辜负使命 | 《史记·项羽本纪》 |
屈原投江 | 指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而自尽 | 《楚辞》 |
屈己待人 | 降低自己,以礼相待他人 | 《左传》 |
屈强不屈 | 坚强不屈,不轻易低头 | 现代常用 |
屈才不用 | 有才能却未被重用 | 《宋史·苏轼传》 |
三、结语
“屈”字在成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从“屈指可数”到“屈原投江”,每一个成语都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