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多孔板】“384多孔板”是一种常用于生命科学实验中的微孔板,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免疫检测等领域。其名称来源于板上含有384个孔,每个孔的容量通常为50-200 μL,能够满足高通量实验的需求。该类型多孔板具有结构紧凑、操作便捷、重复性好等优点,是现代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一、384多孔板概述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384多孔板 |
孔数 | 384个 |
孔径 | 标准直径约6.7 mm |
容量 | 每孔约50–200 μL |
材质 | 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或聚碳酸酯(PC) |
表面处理 | 未经处理、经表面处理(如亲水/疏水) |
应用领域 | 细胞实验、药物筛选、ELISA、荧光检测等 |
二、384多孔板的特点
1. 高通量特性:384孔的设计使得一次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本分析,大幅提高实验效率。
2. 标准化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如SBS),便于与自动化设备兼容。
3. 兼容性强:可适用于多种检测设备,如酶标仪、显微镜、自动移液系统等。
4. 成本可控:相比更高孔数的板(如1536孔板),384孔板在成本和操作难度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三、使用注意事项
事项 | 说明 |
孔间干扰 | 避免不同孔之间的交叉污染,尤其在液体转移时需小心操作 |
填充均匀性 | 确保每孔填充量一致,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温度控制 | 若涉及细胞培养,需注意板的温度适应性及是否适合恒温孵育 |
重复实验 | 建议设置重复孔,以减少偶然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
四、常见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 说明 |
药物筛选 | 快速评估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或活性 |
免疫检测 | 如ELISA,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 |
细胞毒性实验 | 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杀伤效果 |
荧光检测 | 结合荧光探针进行实时监测 |
五、总结
384多孔板因其高通量、易操作、兼容性强等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药物开发,它都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实验工具。合理选择和使用384多孔板,有助于提升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