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后面是什么】“何当共剪西窗烛”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全诗如下: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更是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名句。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何当”意为“什么时候”,“共剪西窗烛”则是指两人一起在窗前剪烛,象征着温馨、浪漫的团聚场景。整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谈论此刻的巴山夜雨呢?”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也体现了他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和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二、原诗全文与出处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夜雨寄北》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出处 | 《李义山诗集》 |
三、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有人问我何时归来,我却无法回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巴山的夜雨使得池水上涨,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充满温情与希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回头说起今日的巴山夜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延续。 |
四、诗句的现代意义
“何当共剪西窗烛”如今常被用来表达对亲情、爱情或友情的深切怀念。它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团圆的期待。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铭记心中那份温暖的情感。
五、总结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最经典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团聚的渴望。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深情厚意,也能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总结点 | 内容 |
诗句来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诗句含义 | 对团聚的渴望与对亲人的思念 |
现代意义 | 情感寄托,提醒珍惜当下 |
文化价值 | 经典名句,广为流传 |
如需进一步探讨李商隐的其他作品或诗歌赏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