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是什么意思】“层林尽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写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象。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正是“层林尽染”的意境体现。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层林 | 多层的树林,层层叠叠的森林 |
尽染 | 全部被染成某种颜色,形容色彩浓重、覆盖广泛 |
整体意思:指山林中层层叠叠的树木都被一种颜色(通常是红色)所覆盖,形容秋日山林色彩斑斓、景色壮丽的景象。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虽然“层林尽染”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部古籍,但其意境来源于古代诗词中对秋景的描绘。
- 用法: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尤其是秋季山林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致的状态。
三、相关表达与近义词
表达 | 含义 |
秋色斑斓 | 形容秋天景色丰富多彩 |
红叶满山 | 指山间红叶遍布,是“层林尽染”的具体表现 |
五彩缤纷 | 形容色彩多样、绚丽多彩的景象 |
四、使用场景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写自然风光 | “走进深山,只见层林尽染,仿佛置身一幅美丽的油画之中。” |
文学创作 | “他笔下的秋景,层林尽染,令人陶醉。” |
旅游宣传 | “这里四季分明,尤以秋季层林尽染,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
五、总结
“层林尽染”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用来形容秋天山林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美丽景象。它不仅表达了自然之美,也常常象征着成熟、丰收和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赞美风景、描述季节变化,或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画面感。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展示,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了“层林尽染”的含义、来源及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