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交是什么意思】“鸡黍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交往。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诚信”与“守信”的价值观。
一、
“鸡黍之交”最早见于《后汉书·范式传》。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范式和张劭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约定两年后在某地相见,范式果然如期而至,没有因为时间久远而失约。后来,“鸡黍之交”便成为朋友之间讲信用、重情义的象征。
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朋友之间彼此信任、不轻易违背诺言的深厚情谊。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鸡黍之交 |
出处 | 《后汉书·范式传》 |
含义 | 指朋友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守信不渝的交往 |
典故来源 | 范式与张劭约定相见,范式如期而至,未失约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朋友之间的诚信与深厚情谊 |
现代意义 | 强调人际交往中诚信、守信的重要性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古代重视友情、讲求信义的价值观 |
三、结语
“鸡黍之交”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友情与诚信的重要象征。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但这种重情重义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保持诚信、珍惜友情,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