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奇货可居典故说的是谁】“囤积奇货可居”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通过囤积稀缺物品,在时机成熟时高价卖出以获取暴利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就是吕不韦。
一、典故来源
“囤积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据记载,吕不韦原本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商人,他看到当时秦国的公子异人(后来的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处境艰难,便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决定投资异人,帮助他登上王位,并以此换取巨大的政治回报。
吕不韦说:“此奇货可居。”意思是说,异人就像一件稀有的珍宝,值得投资和等待时机,将来可以从中获利。最终,吕不韦成功地帮助异人成为秦王,并因此被封为丞相,掌握大权。
二、总结与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成语含义 | 囤积稀有物品,等待时机高价卖出,获取暴利 |
| 原意 | 指吕不韦投资异人,借机获取政治权力 |
| 现代用法 | 形容投机取巧、谋取暴利的行为 |
| 关键人物 | 吕不韦 |
| 背后故事 | 吕不韦通过投资秦国公子异人,最终实现政治跃升 |
三、延伸思考
“囤积奇货可居”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它也反映了古代商人的智慧和远见。吕不韦的成功,不仅是对资源的精准判断,更是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他的行为虽然带有投机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代士人“机会主义”的一面。
不过,这一典故也提醒人们,投机取巧虽可能带来短期利益,但长远来看,仍需建立在诚信与实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囤积奇货可居”典故说的是吕不韦,他通过投资异人,最终实现了从商人到丞相的转变。这一典故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