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相关词语是什么】“黄钟毁”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它源自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黄钟”,是十二律之一,象征正音、正声。在古文中,“黄钟毁”往往带有贬义,意指正道被毁、礼乐崩坏,或者贤才被弃用。因此,“黄钟毁”常与一些具有相似含义或语境的词语相联系。
以下是对“黄钟毁”相关词语的总结:
一、
“黄钟毁”出自《左传》等古籍,原意为黄钟这种正统乐器被毁,引申为正道、礼法、贤才遭到破坏或废弃。其相关词语多围绕“礼崩乐坏”、“贤才不遇”、“正道受损”等主题展开。这些词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中经常出现,用于表达对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人才使用的忧虑。
二、相关词语表格
序号 | 相关词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语境 |
1 | 礼崩乐坏 | 礼制和音乐制度崩溃,社会秩序混乱 | 《论语·阳货》 |
2 | 贤才不遇 | 有德才之人未被重用或遭冷落 | 多见于古代文人抒怀诗文 |
3 | 正道失衡 | 正确的道理或原则被扭曲或破坏 | 常用于儒家思想论述 |
4 | 黄钟之废 | 黄钟乐器被废弃,比喻正道或贤才被抛弃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5 | 玉振金声 | 比喻高雅的音乐或高尚的品德 | 《孟子·尽心上》 |
6 | 钟鼓失调 | 音乐节奏紊乱,引申为秩序混乱 | 多用于描写社会动荡或政治腐败 |
7 | 羁鸟归林 | 比喻贤才回归本位或隐居山林 | 多见于隐逸诗文 |
8 | 世道日衰 | 社会风气逐渐变坏,道德水平下降 | 常用于历史评论或讽刺文章 |
三、结语
“黄钟毁”不仅是音乐术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反映了古人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的关注。与其相关的词语多带有批评、感慨或寄托情感的意味,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正”与“邪”、“兴”与“衰”的深刻思考。在现代语境中,这些词语依然可以用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或对理想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