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出自什么】“景行”一词,常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承载着古人对高尚品德、远大志向的追求。了解“景行”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
一、
“景行”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在《小雅·车辖》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句子。这里的“景行”意为“光明正大的道路”,比喻崇高的道德和理想。后世多用“景行”来形容高尚的行为或远大的目标,如“景行行止”即表示沿着光明正大的道路前行。
“景行”也常用于人名、地名或文学作品中,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在现代语境中,“景行”虽不常见,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诗经·小雅·车辖》 |
原文出处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字面意思 | 景:大;行:道路。意为“光明正大的道路”。 |
引申含义 | 崇高的道德、远大的志向、正直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古代诗词、人名、地名、文学作品等。 |
现代意义 | 象征高尚品格与精神追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 |
相关典故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常被引用以表达对贤者的敬仰。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景行”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词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道德与理想的象征。它的出现,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与追求,值得我们在今天继续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