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罪同胥靡的读音】“祢衡罪同胥靡”这一说法源自《后汉书·祢衡传》,是后人对东汉末年文学家祢衡的一种评价。其中,“胥靡”一词在古文中较为少见,因此常引发读者对其读音和含义的疑问。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附上相关读音表格。
一、词语解析
1. 祢衡
祢衡(mí héng),字正平,东汉末年文学家,以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傲著称。因触怒权贵而遭贬谪,最终被杀。
2. 罪同胥靡
“罪同胥靡”出自《后汉书·祢衡传》:“(曹操)欲以吏事罪之,会赦,复见释。然其文采辞义,有足嘉者。故世称‘祢衡罪同胥靡’。”
这里的“胥靡”指的是古代一种刑罚或劳役制度,常用于惩罚罪犯。古人认为祢衡虽有才,但行为不端,其罪行与胥靡相当。
二、读音详解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说明 |
祢衡 | mí héng | ㄇㄧˊ ㄏㄥˊ | “祢”为第二声,“衡”为第二声 |
胥靡 | xū mí | ㄒㄩ ㄇㄧˊ | “胥”为第一声,“靡”为第二声 |
- 胥(xū):原意为小吏,后引申为刑徒或劳役者。
- 靡(mí):本义为无,后引申为倒下、败坏,此处作名词,指刑罚或劳役。
三、总结
“祢衡罪同胥靡”是后人对祢衡行为的一种评价,强调其虽有才华,但行为不当,其罪行堪比胥靡。其中“胥靡”一词读音为 xū mí,需注意“靡”在此处读 mí 而非 mǐ 或 mí(如“靡丽”中读 mí)。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并避免在阅读时产生误解。
附:读音对照表
词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英文音标 |
祢衡 | mí héng | ㄇㄧˊ ㄏㄥˊ | /miː ˈhɤŋ/ |
胥靡 | xū mí | ㄒㄩ ㄇㄧˊ | /ʃy ˈmi/ |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文词汇或历史人物,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