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孙权劝学的成语】《孙权劝学》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蕴含深刻道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广为流传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学习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总结
《孙权劝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精炼,语言生动,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文中通过孙权劝学的情节,表达了“读书有益”、“学无止境”的思想。在故事中,出现了几个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它们分别是:
- 刮目相待
- 士别三日
- 吴下阿蒙
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也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与成果的显著性。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原文 | 含义解释 | 现代用法 |
刮目相待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指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表示对人的改观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有了新的认识 |
士别三日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人离开三天后,就应另眼相看 | 表示人进步快,要不断更新看法 |
吴下阿蒙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原指吕蒙,现用来比喻没有学问的人 | 常用于讽刺或自谦自己学识浅薄 |
三、结语
《孙权劝学》不仅是古代劝学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学习精神的体现。通过这几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用这些成语来激励自己或他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正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所表达的那样,只要努力,终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