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始毖终出处于哪里】“敕始毖终”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谨慎、善始善终。然而,许多人对它的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从字义解析入手,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总结“敕始毖终”的来源及其含义。
一、词语解析
- 敕:古代帝王的诏令,有“命令、告诫”之意。
- 始:开始、初始。
- 毖:谨慎、小心。
- 终:结束、最终。
合起来,“敕始毖终”意为:在事情的开始时受到告诫,在结束时仍保持谨慎,强调做事要始终如一,不可懈怠。
二、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史料,“敕始毖终”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中的一句:“慎厥终,惟其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慎重对待事情的结局,也要重视开始。后世逐渐演化为“敕始毖终”,用来强调从一开始就要有警觉之心,直到最后都不能松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敕始毖终”并非《尚书》原文,而是后人根据古文精神提炼出来的表达方式,常见于历代文人文章和官方文书之中,用以勉励臣子或官员做事要严谨、负责。
三、相关文献与使用情况
文献名称 | 出处 | 使用情况 |
《尚书·大禹谟》 | “慎厥终,惟其始” | 原始思想来源 |
《汉书·东方朔传》 | “谨其始,慎其终” | 类似表达,体现儒家思想 |
《资治通鉴》 | 多次引用类似语句 | 强调治国理政应谨慎从事 |
现代文学作品 | 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 用于人物行为描写,强调责任感 |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敕始毖终”常被用来:
- 鼓励员工认真对待工作,从头到尾都保持责任心;
- 提醒领导层在决策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避免因疏忽导致失败;
- 用于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坚持精神。
五、总结
“敕始毖终”虽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经典,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尚书》,并广泛应用于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它强调的是做事要有始有终、谨慎细致的态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职业道德和人生哲学。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敕始毖终 |
字面意思 | 告诫开始,谨慎结束 |
出处来源 | 《尚书·大禹谟》“慎厥终,惟其始” |
意义 | 强调做事要始终如一,不能松懈 |
使用场合 | 古代官场、文学作品、现代职场 |
现代意义 | 责任感、职业操守、自律精神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敕始毖终”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慎始慎终”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