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一句出自《论语·微子》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不从事体力劳动,不了解农业生产。这句话原本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评,强调人应该勤劳、亲近自然、懂得农事。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四体 | 指人的四肢,即手和脚,代表身体的劳动能力。 |
不勤 | 不勤奋,不从事体力劳动。 |
五谷 | 是古代对农作物的统称,一般指稻、黍、稷、麦、菽等五种主要粮食作物。 |
不分 | 不了解、不熟悉,指对农业知识缺乏认识。 |
二、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于是,颜渊问曰:‘夫子何为?’子曰:‘彼其人也,吾未见其明也,又未见其贤也。’”
后来在《孟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达,用以批评那些脱离劳动、只知享乐的人。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劳动、不懂生活常识的人。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强调学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农耕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论语·微子》 |
字面意思 | 四肢不勤劳,五谷不分辨 |
引申含义 | 不爱劳动,不懂农事,脱离实际 |
现代应用 | 批评不劳而获、缺乏实践能力的人 |
教育意义 | 鼓励劳动教育,增强生活技能 |
五、结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评,更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劳动的价值,尊重自然与生产,避免成为“不劳而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