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幕之宾是什么意思】“入幕之宾”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官场文化,常用于描述那些被邀请进入官员幕府中协助处理政务的人。这个词语不仅带有历史色彩,也蕴含着一定的尊贵与信任意味。
以下是对“入幕之宾”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入幕之宾 |
拼音 | rù mù zhī bīn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导以清贞著称,尝为太傅,时人谓之‘入幕之宾’。” |
含义 | 原指被邀请进入官府幕僚中协助处理政务的宾客,后泛指受人器重、参与重要事务的亲信或助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被重用、受信任的人,常带褒义。 |
近义词 | 谋士、心腹、幕僚、助手 |
反义词 | 旁观者、外人、局外人 |
二、详细解释
“入幕之宾”中的“幕”指的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办公室或秘书处;“宾”则是宾客、朋友的意思。因此,“入幕之宾”字面意思是“进入幕府的宾客”,即被邀请进入官府中协助工作的人员。
在古代,官员往往需要一些有才学、有经验的人来协助处理政务,这些人被称为“幕僚”。而“入幕之宾”则强调这些幕僚不仅有才能,还受到主官的高度信任和尊重,是其重要的助手和顾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幕之宾”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的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组织或团体中担任关键角色、深受信赖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中:某公司高层邀请一位资深顾问加入团队,可以说他是“入幕之宾”。
2. 历史文学中: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也可被视为“入幕之宾”。
3. 日常交流中:当一个人被委以重任,成为核心成员时,可以用“入幕之宾”来形容他的地位。
四、注意事项
- “入幕之宾”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误解为“外来人员”或“不被信任的人”。
- 该词含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通常带有正面评价。
五、总结
“入幕之宾”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代官场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尊重。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有“幕府”这样的机构,但“入幕之宾”仍可用于形容那些在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备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