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在新会计准则里叫什么】在会计实务中,企业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物品,这些物品通常被称为“低值易耗品”。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文件的发布,对于这类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23年最新版本),低值易耗品在新会计准则中不再单独作为一个科目进行核算,而是被归类到“存货”或“周转材料”中。具体名称和处理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名称 | 低值易耗品 |
新会计准则中的分类 | 存货 / 周转材料 |
核算方法 | 按实际成本入账,按使用情况摊销 |
使用范围 | 价值较低、使用周期短的办公用品、工具等 |
会计科目 | “周转材料”或“存货” |
二、详细说明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低值易耗品”是一个独立的会计科目,用于记录那些单位价值不高但又不能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的物品。例如:办公用具、维修工具、包装物等。
但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为了统一管理与核算,这些物品不再单独列示,而是纳入“存货”或“周转材料”的范畴。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消耗,符合存货的特征。
1. 存货
如果企业将低值易耗品作为日常经营中使用的物资,且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可以将其归入“存货”科目。此时,其会计处理方式与普通存货类似,包括入库、领用、发出、结存等环节。
2. 周转材料
如果企业对低值易耗品有明确的管理流程,如定期更换、集中管理等,可以选择将其列为“周转材料”。这种分类更适用于那些重复使用、多次周转的物品,例如:工具、模具、包装容器等。
三、会计处理方式
在新会计准则下,无论是“存货”还是“周转材料”,都需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 初始计量:按实际成本入账;
- 后续计量:根据使用情况分期摊销,或者采用一次摊销法;
- 期末盘点: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
四、小结
总的来说,虽然“低值易耗品”这一名称在新会计准则中不再单独使用,但它仍然在企业财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其归类为“存货”或“周转材料”,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便于企业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行业的具体处理方式,建议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及当地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