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解释是什么】一、
《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著名史学家杨衒之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成书于公元547年左右。该书以洛阳的佛教寺院为线索,详细记录了当时洛阳城内的佛寺建筑、宗教活动、人物故事以及社会风俗等内容,不仅是一部宗教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城市史和文化史文献。
全书共五卷,按区域划分,分别记载了洛阳城内外的佛教寺院及其相关的传说、典故、人物事迹等。书中语言典雅,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城市变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
此外,《洛阳伽蓝记》还反映了当时佛教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佛教在北方地区的兴盛与发展。由于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该书被后世学者广泛引用和研究。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洛阳伽蓝记 |
| 作者 | 杨衒之(北魏时期史学家) |
| 成书时间 | 公元547年左右(北魏末年) |
| 体裁 | 历史地理类笔记体著作 |
| 内容概要 | 记录洛阳佛教寺院及其相关历史、人物、风俗等 |
| 结构 | 全书共五卷,按地域划分,详述各佛寺情况 |
| 历史价值 | 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城市、文化的重要文献 |
| 文学价值 | 语言典雅,叙事生动,具有较高文学性 |
| 社会意义 | 反映佛教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
| 后世影响 | 被历代学者重视,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三、结语
《洛阳伽蓝记》不仅是一部关于佛教寺院的记录,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历史文献。它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洛阳的城市格局、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宗教史及文化史的学者来说,这部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