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的下一句是什么】“君子之学必好问”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喜欢提问。因为“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原文出处及背景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学记》是专门论述教育理论的文章,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问”与“学”的关系。古人认为,只有不断提问,才能深入理解知识;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原文解析
|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 君子之学必好问 | 君子在学习时一定喜欢提问 | 强调“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
|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 提问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 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教育中,“问”被视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孔子也曾说过:“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说明,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是好学的表现。
现代教育同样强调“提问”的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质疑精神,就难以真正掌握知识。因此,“问”不仅是学习的手段,更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四、总结
“君子之学必好问”不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学习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通过“问”来推动“学”,通过“学”来提升“问”,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更高的学习境界。
| 关键点 | 内容 |
| 出处 | 《礼记·学记》 |
| 原文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
| 含义 | 学习需要提问,问与学相辅相成 |
| 现代意义 | 鼓励主动思考、质疑精神 |
通过了解这句古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学习理念,也能在现代教育中找到启发,培养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