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成诵是什么意思】“过目成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记忆力极强,只要看过一遍或听了一遍,就能牢牢记住,不需要反复复习。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记忆能力的高超,也带有一定的赞赏意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过目 | 看过一眼或听过一次 |
成诵 | 能够背诵出来 |
整体意思:指人对所见所闻的内容,只需看一眼或听一次,就能记住并能准确复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二、来源与出处
“过目成诵”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以谦和接物,虽有才略,不矜功伐。尝与温峤论史,峤问曰:‘君能记否?’导曰:‘我曾见之,过目成诵。’”
这段话中,“过目成诵”用来形容王导的记忆力非凡,能够迅速记住看到的内容。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学习中 | 形容学生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 |
工作中 | 用于称赞同事或下属记忆力强、效率高 |
日常交流 | 表达对他人的赞赏或惊讶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记忆力强、过目不忘、一目十行 |
反义词 | 健忘、记性差、忘得一干二净 |
五、注意事项
- “过目成诵”强调的是瞬间记忆,而不是长期记忆。
- 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过度夸张。
- 不建议用在批评或贬低他人时,以免显得不尊重。
六、总结
“过目成诵”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于赞扬他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才华的重视。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