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琏之器什么意思】“瑚琏之器”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具有非凡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尤其指那些在国家或社会中能够担当重任、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这个词语源于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象征着尊贵与神圣,因此被用来比喻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人。
一、总结说明
“瑚琏之器”出自《左传》等古籍,原意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玉制礼器,后引申为对有才华、有品德之人的赞美。它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具备卓越的能力,还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在关键时刻承担重要责任。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瑚琏之器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 |
原意 | 古代祭祀用的玉制礼器 |
引申义 | 比喻德才兼备、可担大任之人 |
使用场合 | 赞美人才、官员、贤者等 |
近义词 | 国之栋梁、栋梁之材、良才 |
反义词 | 庸才、无能之辈、平庸之徒 |
典型例子 | 诸葛亮、范仲淹等历史人物常被称作“瑚琏之器”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评论、评价人物等场景 |
三、延伸理解
“瑚琏之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了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古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德行。这种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对人才的评价中。
在现代社会,“瑚琏之器”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各行各业中表现突出、具有领导力和责任感的人。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还是教育工作者,只要具备出色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都可以被称为“瑚琏之器”。
四、结语
“瑚琏之器”是一种对人才的高度赞誉,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德才兼备”的追求。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那些在社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