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禾未秀出自哪首诗全诗原文是什么】“六月禾未秀”是一句古诗中的名句,常被用来描写夏初时节农作物尚未成熟的情景。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怜悯。
一、
“六月禾未秀”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一,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农民在酷暑中辛勤耕作的艰辛生活。通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句,生动刻画了农民劳作的场景,而“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则揭示了农民辛苦劳作却难以获得回报的社会现实。
以下为全诗原文及注释,便于理解诗歌背景和内容。
二、全诗原文及解析
诗句 | 原文 | 注释 |
第一句 | 锄禾日当午 | 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农民还在田间劳作 |
第二句 | 汗滴禾下土 | 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中 |
第三句 | 谁知盘中餐 | 有谁知道这碗中的米饭来之不易 |
第四句 | 粒粒皆辛苦 | 每一粒米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 |
第五句 | 六月禾未秀 | 六月时,稻禾还未成熟 |
第六句 | 官家已修仓 | 官府却已经开始修缮粮仓 |
三、诗歌背景
李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悯农》系列作品以关注民生、反映农民疾苦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中,“六月禾未秀”一句虽非原诗中的直接表述,但常被引用或改编用于表达类似意境,强调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
四、结语
“六月禾未秀”虽然并非出自《悯农》原诗,但它与该诗的精神内核一致,都是对农民劳作的赞美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
如需进一步探讨李绅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