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原文是什么】“狐假虎威”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这个成语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他人。
一、原文内容
《战国策·楚策一》中关于“狐假虎威”的原文如下: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虎不胜怒,将食之。狐曰:‘子虽怒,不能杀我。天帝使我长百兽,若杀我,是杀天帝之使也。’虎乃止。”
这段文字讲述了老虎捕获狐狸,狐狸借天帝的名义恐吓老虎,最终老虎因畏惧天帝而不敢吃它。
二、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狐假虎威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一》 |
故事背景 | 老虎捕获狐狸,狐狸借天帝之名吓退老虎 |
成语含义 | 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别人 |
原文出处 | 《战国策》 |
作者 | 刘向(整理) |
原文内容 | 老虎欲食狐,狐称天帝之使,虎不敢食 |
三、延伸理解
“狐假虎威”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提醒人们,真正的实力和权威不是靠伪装或依附他人就能获得的。如果只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耀武扬威,终有一天会暴露真相。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还是社会交往中,我们都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依赖他人来获取短暂的“权威感”。
结语:
“狐假虎威”作为经典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代寓言的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启示。了解其原文和背后寓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智慧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