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汉剧情介绍】《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一部1957年上映的经典美国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主演。影片以一场陪审团审判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市民在面对一桩谋杀案时,如何通过讨论和辩论最终达成一致的过程。影片以其紧凑的剧情、深刻的对话和对人性的探讨而广受赞誉。
剧情总结:
影片围绕一桩少年涉嫌杀害父亲的案件展开。陪审团成员需要在12人中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被告是否有罪。起初,绝大多数陪审员都倾向于判定被告有罪,但其中一位名叫8号陪审员(由亨利·方达饰演)坚持认为证据不足,要求大家重新审视案件。随着讨论的深入,其他陪审员逐渐被说服,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并逐步改变立场。最终,所有陪审员都同意“无罪”判决,展现了理性思考与公正判断的重要性。
人物简表:
角色 | 演员 | 简要描述 |
8号陪审员 | 亨利·方达 | 坚持理性思考,是推动讨论的关键人物 |
3号陪审员 | 李·科布 | 性格暴躁,最初强烈支持有罪判决 |
4号陪审员 | 约翰·菲利普斯 | 冷静理智,后来成为8号的支持者 |
5号陪审员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有犯罪背景,理解被告处境 |
6号陪审员 | 罗伯特·杜瓦尔 | 谨慎且有同情心 |
7号陪审员 | 理查德·贝奇 | 热衷于尽快结束会议 |
9号陪审员 | 乔治·柯尔曼 | 年长且有智慧,支持8号 |
10号陪审员 | 詹姆斯·惠特摩 | 存在种族偏见,反对被告 |
11号陪审员 | 阿瑟·肯尼迪 | 外国人,重视法律程序 |
12号陪审员 | 罗伯特·沃克 | 有艺术气质,态度摇摆 |
影片亮点:
- 封闭空间内的心理博弈:整部电影几乎只在一个房间内进行,没有外景,完全依靠人物之间的对话推进剧情。
- 社会隐喻: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偏见、种族歧视和司法制度的问题。
- 角色发展:每个陪审员都在讨论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思想变化,极具现实意义。
《十二怒汉》虽然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但其主题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司法公正的电影,更是一次对人性、理性和道德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