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症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成语中,但确实有一些包含“症”字的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某种问题、症状或状态。这些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表达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症”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症”字在成语中一般表示某种问题、症状或表现形式。它既可以指身体上的疾病,也可以引申为思想、行为上的问题。虽然含有“症”的成语数量不多,但它们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以下是整理出的几个常见带“症”字的成语,包括其含义及出处。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症结所在 | 指问题的关键或核心所在 | 《左传》 |
症候分明 | 表示问题明显,易于识别 | 现代汉语常用 |
症状显著 | 表示某种现象或问题非常突出 | 现代汉语常用 |
不治之症 | 比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可挽回的局面 | 《史记》等典籍 |
药石无灵 | 指病情严重,药物和医术都无法奏效 | 《红楼梦》 |
病入膏肓 |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左传》 |
三、说明
以上成语中,“症”字多用于描述问题或疾病的状况,其中“症结所在”和“不治之症”较为常见,常用于分析问题或比喻困境。“病入膏肓”则多用于形容情况严重,难以挽回。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症”字本身较为书面化,这类成语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正式场合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个成语的具体用法或例句,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