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笑貌是什么意思】“音容笑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面容神态等外在表现。这个词语多用于追忆或描写已故之人,表达对其形象和气质的怀念与敬仰。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音容笑貌 |
拼音 | yīn róng xiào mào |
含义 | 形容人的声音、容貌、笑容等外在表现,多用于怀念已故之人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回忆或悼念场合 |
近义词 | 音容宛在、依稀可辨 |
反义词 | 模糊不清、无影无踪 |
二、详细解释
“音容笑貌”由四个字组成:
- 音:指声音,如说话的语气、音调;
- 容:指容貌、表情;
- 笑:指笑容;
- 貌:指外貌、神态。
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包括他的声音、表情、笑容和外貌。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过去形象的怀念,尤其是在他去世之后,人们通过回忆他的“音容笑貌”,来寄托哀思。
例如:“虽然他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悼念文章 | “他虽已离去,但音容笑貌依旧鲜活。” |
回忆往事 | “小时候,爷爷总是笑眯眯的,音容笑貌令人难忘。” |
文学作品 | “她走后,房间里只剩下她的音容笑貌。”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已故之人,避免用于在世的人。
2. 情感色彩: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
3.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在日常对话中,以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自然。
五、结语
“音容笑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在失去亲人或朋友时,能够通过记忆中的声音、面容和笑容,感受到他们的存在。这种表达方式既庄重又温暖,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缅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