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车双雄记
没有地缘优势、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吉利、长城两家车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之路。
最近一行二会和地方政府纷纷行动帮助民企“资金链救急”,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民营企业到底该不该救?该怎么救?
可以看到的是,这几年李书福和他的吉利团队一路买买买,从沃尔沃到伦敦出租车,再到宝腾、路斯特、太力飞行汽车,可谓无往不利。从这些收购或投资中,对吉利品牌和技术也确有很大的提升。
2018年2月3日,德国商报称,吉利已经在二级市场进行购买,完成5%的持股。而今天一切尘埃落定,李书福豪掷90亿美元,成为戴姆勒第一股东,持股9.69%。
不管最后二者是出于何种合作方式,光是奔驰的品牌优势在一定层面对吉利也会产生相应的辐射作用,未来我相信吉利在品牌和技术的融合下,一定会走出中国汽车品牌应有的姿态。
事实上,其已是摆在国家、消费者、科技互联网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个人认为,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用户隐私的保护,需要从顶层设计、公司自律和用户权利觉醒三个方面推进,做到三方共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了《新时代企业家的新使命 -- 吉利控股荣誉版的创新实践》演讲,他认为目前社会存在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生态失衡、环境危机、个人健康和自身安全等问题。
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微信官方发文驳斥: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请大家放心,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