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半个月两次落子大出行,大规模布局出行的阿里究竟想干啥?
大出行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谁能够在年活跃用户数的绝对数与渗透率上拉开差距,打造出以外卖业务为核心,其他业务为辅的生态格局上,自然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红利
在鸿蒙系统的研发上,华为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和布局——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鸿蒙系统研发投入了4000-5000人,已经在华为手机上测试完成。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无人驾驶公司目前都还没到盈利阶段,前期投入又巨大,在投资者支撑的同时,创造收入也格外重要。先通过某种产品实现收入,用以支撑技术的连续研发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韩美对这个市场前景表现出肯定,“单车日均的骑行需求在2亿次以上,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被大家忽略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它的日均出行需求是7亿次以上。”
实际上不仅是在我国,网约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监管挑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深入研究国外监管政策与趋势,对我国行业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有人说,共享经济更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如何挑选正确的时机“进”和优雅地“出”,依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曾经是网约车市场的第一玩家,在经历了乐视危机后短暂复活。如今提现难题再生,第三次易主无疾而终,易到正在面临新的动荡,这一次它又将如何应对?
出租车的接入可以缓解网约平台的运营压力,或许可以被称为“救命稻草”。但是只依靠出租车并不能承担起平台发展壮大的重任,平台仍然需要努力促进专车的合规化。
换一个角度思考,被“烧钱”和“做大”思维惯坏了的创业者,也在套路中惯坏了消费群体,这种从一开始就跑偏了的商业模式,又岂是一个网约车平台之怪现象?
随着双重股权结构的落地,优秀的上市资源正在逐步被国内股市吸纳,在中美贸易战的紧张态势下,中国科技企业在本土上市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价值认可。
虽然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领域凡是发展迅速、流量巨大的行业,几乎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合并,俨然分久必合已成为一种常态。但竞争真的会随着合并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1月18日,嘀嗒拼车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彭进展指出数据和经济面临大变革的时候,汽车行业也会随之出现一系列变革,而未来整个无人驾驶的市场会是一个7万亿美金市场,其收入是非常多的,这也是给新时代创业者非常大的一个机会。
不管美团打车全国市场拓展是那座城市,美团打车拿下经营许可证的消息足以证实其全国市场拓展之路已经开启,随着许可证的获取拓展受阻的局势将被打破,美团打车也将成为挑战滴滴一家独大局面的又一股新力量。